鼓浪嶼的浪花-廈門長庚醫院實習心得分享[供稿:醫管系 李洺樺]

與劉智綱總經理合影
      大陸是一個臺灣人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地區,語言相通、溝通也無大問題,但在許多風俗習慣卻存在差異;廈門長庚醫院正處於如此尷尬的狀況,在此情形下將如何存活,如何挾著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優良品牌,繼續在廈門扎根、茁壯,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中生存下來,我想,這就是吸引我遠赴廈門進行暑期實習的動力。
     
      三年的醫管課程下來,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姿態已深植於心,急診流量大、門診量大、每年拿走健保10%給付…等驕傲事蹟,似乎是每個長庚醫管學生所具備的常識。但在這樣的氛圍下,我們似乎都認為醫院不就該長這樣,病人應該就這麼多;醫生應該就這麼多;流程應該就這麼順;科室應該就這麼豐富。相反的,我們不瞭解何謂醫院發展中的困境;不瞭解如何輔導科室的發展;不瞭解如何與醫護人員溝通,在行政與專業中找到平衡點。廈門長庚醫院正處於發展中醫院,病人數比起他院相對較少,許多科室也陸續開科,許多空間、流程也在每個專案中陸續調整。這些特點也正補足在臺灣所認為的「應該」並非應該,而是透過幾十年的努力所累積下的成果。
 
      廈門長庚醫院已深耕大陸地區第九年,轉虧為盈,逐步發展自費項目,坐月子中心、VIP門診、養老院、醫學美容中心,由此可見其未來發展實力不容小覷,輔以臺塑企業的大力支持,前途一片看好。
 
      此次實習首要目的即為增廣見聞,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新知,顛覆自身以往對醫院的認知;其次則是深入瞭解大陸民營醫院的運作模式,知己知彼、相互學習才能碰撞出新火花;達到鞭策自己的目的,期望在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個暑假,能有所成長、學習。
 
      在實習的過程中,令我學到最多的並非知識、理論,而是想法的改變以及邏輯思考的訓練。面對大量訊息統計資料時,經常習慣性的解釋數據上的變化,卻忽略了問題的內涵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,而這一段卻也是最難學的,也是最應該學的!方法總是比問題多、重點異常管理、詳細規劃時程與責任分配、引經據典產生參考價值則是後續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。想法的改變以及邏輯思考的訓練在往後的日子中,無論從事何種領域工作或學習,都是相當受用的!
 
      兩個月的海外實習,不只是專業上的成長,也是整個心態上的成長。走出舒適圈,踏入一個陌生的環境,重新適應不同的人文風情、生活習慣,凡事均須自己打點,適應過程雖然辛苦,但適應過後必定有所成長。以醫管專業來說,過去三年所學仍是皮毛而已,學習之路仍很長遠,回臺灣之後必須更積極的學習醫管專業,為未來工作奠下更厚實的基礎!
 
      最後,要感謝廈門長庚醫院劉智綱總經理及各主管、同事的教導及包容,提供學生們實務學習的平臺,也要感謝長庚大學醫管系的老師們努為學生打造海外實習的平臺,將醫管放眼世界。實習的過程就像浪花一般,諸多困難接踵而至,克服困難後,所有回憶都是甜美且有收穫的,也為自己儲備面對下一浪花的力量。
與廈門長庚經管部同仁合影 ▲老師訪視、專案報告

<本文同時收錄於校友通訊第109期>